12月16日,由我院组织承办的“广州(国际)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在广州市南沙区区成功举办。大会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及广州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探讨其国内外最新发展形势和技术风向。我院公司刘佳副总经理主持本次大会,并接受电视台专题采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顾建军同台发表主题演讲。新华社广东分社、广东电视台、羊城晚报、南方日报等十余家权威媒体对大会进行了宣传报道。会议上,李培根院士发表了《自主无人技术若干应用与趋势》主题演讲,阐述了制造业中自主无人技术应用的重要性,指出了自主无人系统若干趋势核心是需要数字孪生。电子五所工程中心丁小健作《工业机器人故障诊断和预测性维护技术》主题演讲,介绍工业机器人故障诊断和预测性维护领域的国内外现状,分享电子五所在机器人整机、伺服电机和减速器的预测性维护和运维诊断方面开展的研究进展等。此外,华南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深圳市金大智能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泽宇智能工业科技有限公司、派纳维森(苏州)电气科技有限公司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代表聚焦人工智能布局、机器人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等热门议题展开深度讨论和激烈辩论,并就如何利用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兴元素驱动企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市场竞争中领先一步分享心得和经验,在思维碰撞中擦出新的火花。此次大会的召开,我院充分发挥了省智能智造生态合作常设协调机构、省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咨询机构的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协同各方力量共同推动广东省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我省智能制造发展生态,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助力广东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强省,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近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了首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名单,我院成功入选。“创新型中小企业”是指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质中小企业,此次入选是对我院坚持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的充分肯定。按照全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方案》,自2022年起,优质中小企业分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专精特新小巨人三个层级进行梯度培育。优质中小企业是指在产品、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创新能力强、专注细分市场、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目前,我院已成功认定前两个层级。下一步,我院将聚焦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产业核心领域,进一步提高创新攻关能力,突破产业链关键环节关键技术,成为优质中小企业核心力量。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已连续两年组织研究起草并发布《广东省智能制造生态合作伙伴行动计划》,并且于近期公布了第二批广东省智能制造生态合作伙伴名单。我所智装院作为广东省智能制造生态合作伙伴常设协调机构,持续支撑行业主管部门开展《计划》落地实施,服务伙伴单位供需对接,打造相互赋能的制造生态。近日,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财经报道》对广东省智能制造生态合作伙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专题报道,展示生态构建初步取得成效。报道中,合作伙伴代表企业广东拓斯达供应链负责人表示,加入合作伙伴后,一方面该企业可以为伙伴提供更有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品,另一方面该企业可以在伙伴中找到更好的更具有竞争力的供应链。根据行动计划,生态合作伙伴涵盖了推动智能制造所需的各类核心要素,同时去年3月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就已经组织遴选了第一批303家广东省智能制造生态合作伙伴单位,今年11月第二批92家企业名单也正式发布,前后合计395家。上下游企业的协同配合是目前工业生产的模式之一,广东省智能制造生态合作伙伴有来自智能制造领域不同要素的单位,这为企业稳定供应链稳定、创新技术水平提供了更多可能。我院副总经理刘佳在报道中表示,广东省智能制造经过前期的努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取得了实效。智能装备、关键软件、工业互联网等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发展为智能制造生态建设创造了条件,所以在这一发展阶段推出制造生态合作伙伴,目的是想进一步高质量推动智能化发展。通过生态构建,让智能制造的发展惠及到千行百业,让广东省的智能制造水平得到整体性的提升。随着广东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产业生态的重要性逐渐被业界认可,接下来广东将以智能制造生态合作伙伴计划为抓手,加快构建要素齐全、相互赋能的生态体系。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也将持续紧扣“生态合作、相互赋能”主旨思想,促进智能制造在细分行业渗透,推动战略性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在深度和广度上将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发展落到具体实处。
近日,我院顺利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现场审核认证,获得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标志着我院在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运用、保护等方面迈上新台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是我国首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颁布并实施,是我国首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近年来,我院持续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先后开展了专利策划、检索、布局、保护等工作,目前我院共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6件、实用新型10件、外观设计6件、软件著作权26件。下一步,我院将坚持走创新引领之路,提升核心技术服务能力,持续为智能装备产业链转型升级赋能。